Author: de-er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小时候,我曾问过母亲,她年轻时的故事。她如何从柔佛前来新当车衣女工,又如何邂逅父亲。

身为家中大姐,母亲很早就得辍学帮补家计,虽然书念得不多,但总算还识得几个字。

我最喜欢听她讲述当年种族暴乱中,如何被马来邻居庇护,在乡村生活,又如何躲过老虎袭击。

我一直觉得,那是一个动荡却又充满人情味的年代。

同样以父母亲故事为出发,朱亮亮的《追虹》被誉为新加坡版的《大江大海》。

其实之前在书局看到此书,并未多加留意,对于此书的排版,我也觉得字体大了些。

读毕此书,却更加深对那个年代的憧憬。

作者写来没有煽情,只是平实将一个时代四代人的颠沛流离,娓娓道出。

当年的知识分子,感觉要比现代人要有血有肉多了,为了理想,灯蛾扑火。

同样的例子,多不胜数,馨竹难书。

诚如作者所言,你或许会觉得他们愚忠愚孝,但你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或许真的是时势造英雄。

我们养尊处优太久,早已忘记一些本能。

你知道父辈母辈那一代的故事吗?

或许,那会比电视上演的悲欢离合,更为写实动人。




得尔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and is filed under , , , .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2 comments:

On 24/2/10 12:01 PM , Wois said...

你妈的年代和我一样吧!她也经历了马共时期,戒严,513,还在森林里吃过木薯度日。只是你妈在南马,我妈在北马。

 
On 27/2/10 2:30 AM , Anonymous said...

那一百年代太遥远了。新加坡年轻人和台湾年轻人有不一样的历史包袱,对新中国的认识也截然不同。

很多六五以后的新加坡人,我想,向往的是过去单纯的年代,象德光岛般的。那年代日子也苦,没有今天的繁华,
但也充满快乐与希望。

国才